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
2017年12月,科技部正式批复依托科大讯飞建设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也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级阶段——认知智能领域的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9年5月6日上午,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议在科大讯飞本部召开。认知智能的重要意义和挑战难点在何处?确认承建一年多以来,实验室在认知智能领域有何探索成果与突破,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在哪里?来自安徽科技厅相关领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参会专家和实验室相关领导与研究方向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共同讨论了这些问题。

会议伊始,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致辞欢迎各位参会专家的到来。她表示,今年两会将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认知智能则是人工智能的研究重点,也是智能+落地的前期保障。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在科大讯飞,既是对科大讯飞2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探索的肯定,也会进一步促进讯飞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 、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同时作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首届管理委员会主任,向参会嘉宾们介绍了科大讯飞近期在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刘庆峰认为,认知智能已经可以在部分领域落地,讯飞希望在数学方法基础原理、脑科学和数学建模方法以及人机耦合三方面持续推动研究。而在认知智能研究中,来自一线的应用可以为研究提出很多新课题,形成正向循环和自我迭代,二者相互促进。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将怀揣伟大使命感、源于热爱,在认知智能领域有信心地走下去。

会议现场,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讯飞研究院院长胡国平作为实验室主任,向在场嘉宾作实验室工作报告。胡国平介绍了实验室的人员架构等基础信息,并强调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技术顶天、应用立地,完成建立完备认知智能技术体系和技术解决方案、组织领导认知智能技术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凝聚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产业技术人才等主要任务。

从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诞生以来,究竟在认知智能领域进行哪些技术探索和应用落地?胡国平详细阐述了截至目前实验室的多项研究进展及规划:实验室重点开展深度学习共性技术、知识自动构建与推理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突破人机交互、智能评测、司法认知、医疗认知技术等的认知智能支撑技术。在细分领域中,通过构建应用多个融合创新的模型和知识图谱,科大讯飞实现了多项认知智能技术的提升与突破,先后获得机器阅读理解评测SQuAD 1.1、及SQuAD 2.0,中文语法检错比赛CGED 2018、精准医疗文本检索大赛TREC 2018、国际语义评测SemEval 2018、对话型阅读理解评测CoQA、国际口语机器翻译比赛IWSLT 2018多项国际赛事的冠军。
技术保持国家领先的同时,科大讯飞积极融技术于应用当中。讯飞翻译机、讯飞听见、阿尔法蛋等产品正是得益于其核心技术的不断优化和迭代,才能持续推陈出新、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车载领域的讯飞车机系统、医疗领域的电子语音病历和辅助诊疗以及司法领域的文书质检等,也是因认知智能技术的突破而带来的行业创新典型案例与实际应用。
参会的学术委员会专家对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李德毅对实验室“顶天立地”的目标十分赞许,期许实验室既要实现技术国际顶尖、又要能够“接地气”,放眼未来,实现创新驱动、智能担当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所长、研究员徐波则与在座嘉宾分享了如何区分和理解认知智能与感知智能的心得;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黄河燕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萱菁对实验室在应用落地的情况表示了肯定,同时提出在认知智能技术的前瞻性和拓展性上需要予以更多考虑;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朱靖波建议实验室在技术研究覆盖广、内容多的现状中,要抓住重点方向做到世界顶尖水平;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李爱军认为实验室在脑科学的研究上应当在语言认知智能方面要有所体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吴及表示认知智能的研究目前是按照应用场景需求来不断推动的,取得突破、继续坚持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会上,刘庆峰还为李德毅院士颁发了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讯飞)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李德毅院士为参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颁发委员聘书。现场参会嘉宾对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了审议,并对实验室之前发布的2019年度开放基金计划所收到的申请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最终遴选出4个开放基金课题,并选择了与科大讯飞未来发展规划强关联的另外4个课题设立开放课题培育基金。


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也是目前制约人工智能取得更大突破和更广泛应用的关键瓶颈。未来,科大讯飞将持续推动认知智能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广泛合作、深入探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与生态构建。